來源:規劃居
2月19日和2月20日
人民日報刊發了兩篇文章
分別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大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這兩篇的作者
分別是中財辦經濟二局局長祝丹濤
和經濟五局局長趙鵬
兩篇文章從“內”和“外”兩個角度
闡述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路徑和要點
在當前時間點上
讀懂新發展格局對所有研究中國經濟的人都至關重要
把兩篇文章放在一起
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央關于新發展格局的系統考慮
有助于從全貌上體會把握經濟政策的方向性要求
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特此轉發,以饗讀者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祝丹濤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經濟二局局長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國內大循環是新發展格局的主體,對于形成內生發展動能、掌握發展主動權意義重大。近年來,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要看到,國內大循環還存在不少堵點、卡點、斷點,實際工作中還有一些認識和行為偏差。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認識,優化政策,改進方法,緊抓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進一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要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止單打一、顧此失彼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供需兩端動態平衡、良性互動是經濟循環暢通無阻的主邏輯。我國通過擴大內需有效應對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面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和“三期疊加”復雜局面,我們抓住主要矛盾,自2015年起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供需失衡得到矯正。
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總需求不足成為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制約居民消費增長,民間投資預期不穩、增長緩慢。同時,供給結構仍不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產品和服務的品種、質量難以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市場需求,如果簡單擴張需求只會造成產能過剩、需求外流。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從供需兩端發力,既擴大有效需求,又推動生產函數變革調整,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一方面,要擴大高質量需求,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要建立擴大消費長效機制,讓老百姓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健全多元化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提高儲蓄向投資轉化效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著力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以自主可控、優質有效供給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
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關鍵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堅決防止被別人“卡脖子”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對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大國,科技自立自強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
科技歷來是大國博弈的主戰場,近些年美國對華科技遏制不斷升級,最近出臺的一系列法案和管制措施更是變本加厲,我國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高、創新能力不足問題凸顯。主要是,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卡脖子”問題亟待破解;基礎研究投入總量不足、結構不優,
真人規則
原始創新能力較弱,缺少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活動存在脫離經濟主戰場而自我循環現象,做科研、寫論文是為評職稱、拿“帽子”,最后上了書架、進了柜子,錢變紙(論文)易、紙變錢難;企業還沒有成為科技創新主體,大量停留在商業模式、實用技術創新,“硬科技”創新少;“科技—產業—金融”循環存在堵點,科技投入產出效率不高。
解決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的頭等大事。加快科技創新和高水平自立自強步伐,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這是必須要爬的坡、要過的坎。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確立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出一大批有持續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要學會在斗爭中求合作,穩住和拓展國際合作,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要堅持人才引領驅動,為人才干事創業創造良好環境,讓頂尖人才愿意來、留得住、干得好。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守護好奇心,鼓勵探究本源,激發創造力,增強實踐力,促進教育更好為創新服務。
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改變大而不強局面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國民經濟各產業有機鏈接、高效暢通是國內大循環暢通的基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是做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利用先進適用技術,增強制造和服務能力,有力支撐高效率社會生產和高水平國民收入。
當前,我國產業鏈還處于國際分工體系的中低端,總體上大而不強、寬而不深、全而不精;產業基礎能力薄弱,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存在“斷鏈”“脫鉤”風險;產業鏈面臨中高端向發達國家回流、中低端向一些發展中國家分流的兩頭受擠壓力;新興產業培育存在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雖居首位,但大企業引領發展與產業系統定義能力還不強,中小企業數量龐大,有活力,但市場競爭力弱、升級能力不足,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偏少。
未來一個時期,要站穩腳跟、練好內功、逆勢而上,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要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重點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要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做大集成電路、工業母機、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等新賽道,加快量子計算、空天技術、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等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應用。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必須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防止出現局部小循環
國內大循環是針對全國范圍而言的,是要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各地不能各自為政、封閉運行,不能搞省內、市內、縣內的自我小循環。唯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擴大交易范圍、拓展市場深度和廣度、深化分工體系、提高經濟效率,才能有效釋放中國作為超大經濟體所蘊含的規模和范圍經濟巨大空間。
現實情況是,一些地方擔心納入大循環會使當地市場被外地企業占領、資源被發達地區掏空、稅源流失;一些地方為了實現買本地產品、用本地企業,
CG老虎機
政府采購、招投標等領域“外招內定”“明招暗定”行為屢禁不止,行政干預和地方保護手段多樣、層出不窮,差別化監管和執法現象較多;一些地方招商引資亂象頻出、惡性“內卷”,甚至出現“皮包公司”騙補;跨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機制欠缺,資源要素全國范圍合理高效配置受到制約;鄉村的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持續單向流出,但城市資源要素“下鄉”還有不少體制機制障礙。出現這些各式各樣的自我小循環,看似局部正確、短期可行,但實質上是以低層次自我循環取代高水平全域循環,不僅弱化自身長期發展競爭力,也不利于國家經濟發展全局。
未來一個時期,要增強城鄉經濟聯系,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快構建無歧視性的統一的市場準入要求、競爭規則和監管執法體系,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堅決打破區域封鎖和市場分割,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為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供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富有深度和廣度的雄厚市場基礎。
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具備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強大產業生產能力,工業化、城鎮化仍處于深入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和潛力巨大,具備依靠國內產業分工和國內需求驅動經濟長期合理增長的條件和能力。要保持戰略定力,強化系統觀念,明確方向、把握重點、辯證施策,以改革的辦法著力破除制約國內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有效發揮企業家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富遊娛樂城
釋放需求潛力,增強供給能力,提高保障能力,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科技—產業—金融、城鄉、區域各方面暢通循環,進一步夯實國內大循環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人民日報 2023年02月19日 第 02 版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大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趙 鵬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經濟五局局長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提出的中長期重大發展戰略,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全局性指導意義。國際經濟循環同國內大循環一樣,都是新發展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緊密聯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黨的二十大提出“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我們要全面準確把握好二者的內在聯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打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能搞封閉的國內單循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規模決定分工深度,分工深度決定生產力水平和收入水平。現代經濟區別于前現代經濟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在不斷擴大的市場范圍中組織生產、利用資源、交換商品,從而持續深化分工、提高效率。越是能夠在更廣范圍內開拓市場、利用資源的國家,其經濟也就越強大,收入水平越高。世界近現代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反復說明,封閉導致落后,開放帶來繁榮。成功實現現代化的國家,無一不是通過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循環來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和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從我國自身發展經驗看,改革開放以來之所以能取得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的奇跡,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這是我們必須堅定參與并不斷提升國際循環的根本依據。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同全球很多國家有著緊密的產業和市場關聯,內外需市場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不要國際循環或弱化國際循環,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發揮大國經濟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循環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結合和互動,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物質支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范圍內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特別是近幾年在世紀疫情和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下,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但必須看到,這些變化并沒有改變國際分工和貿易有利于各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邏輯,經濟全球化仍是現代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大方向。全球貿易和分工的潛力遠遠沒有耗盡,各國通過國際分工和貿易實現共同發展的空間仍十分廣闊。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有的國家從一己私利出發,破壞既有的國際經濟秩序,企圖利用其強勢地位,搞脫鉤斷鏈、小院高墻,試圖把中國從全球市場和產業體系中切割出去,塑造“沒有中國的全球化”。這種做法違背了歷史進步的方向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可能實現的。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必須“不畏浮云遮望眼”,
必贏娛樂城
認清大勢,堅定信心,排除干擾,堅守正道,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在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大循環是基礎和主體,參與國際循環則是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下的必然要求。在國際循環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我們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一方面有利于穩定國內經濟基本盤,增強經濟發展韌性,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能更好帶動和激活國際循環,為各國提供更多市場機會,使我國成為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使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地位的下降,而是意味著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我們必須把握好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的辯證關系,協同推進擴大內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展望未來,我國外貿進口和出口、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的規模將會持續擴大,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也會繼續提升。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更好統籌開放和安全,不能陷入消極被動的國際循環
隨著國際環境變化和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我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不可避免要遇到來自外部的各種干擾和阻礙,會遭遇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考驗,參與國際循環的方式必然要進行相應調整。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黨中央針對我國發展環境條件變化,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著眼全局和長遠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面對新的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發展環境,我們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主動謀劃,積極作為,在開放中把握戰略主動,塑造積極可控的主動型國際循環,避免陷入單純依靠外需拉動、過度依賴外部技術和資源、安全風險防控機制缺失的被動型國際循環。
市場是全球的稀缺資源。中國作為超大規模國家,擁有很多國家所沒有的巨大國內市場,這是“雙循環”的物質基礎,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主動塑造國際循環的獨特條件和優勢。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超過18%,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在30%左右,貨物和服務貿易規模居世界第一,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國有14億多人口,占全球的近1/5,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14億多中國人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意味著幾乎再造一個相當于現有發達國家規模總和的市場,這個過程將創造十分巨大的商業機會。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加上開放的國際市場,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很多顯著優勢,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規模經濟優勢、創新發展優勢和抗沖擊能力優勢。依靠這些優勢,中國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制造業體系,形成了滿足國際國內多樣化需求的強大供給能力,形成了富于創造活力的產業生態,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這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提供了堅實基礎,也為各國企業投資中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產業和市場環境。我們要發揮好自身比較優勢,不斷鞏固提升我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提升抵御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積極塑造高水平的主動型國際循環。
主動型國際循環以強大穩健的國內大循環為基礎。有了內需市場強勁、科技自立自強、產業完備健全、資源要素保障有力的國內大循環,
娛樂城
我們就能夠抵御各類極端情況沖擊,擴大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就更有底氣,也更有能力抑制各種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行為,能夠更好地促進國際循環。暢通的國際循環會給國內大循環帶來更加豐富的高質量要素資源、更加多元穩定的市場需求,促進市場機制的完善,有利于國內現代化經濟體系發育成長。過去3年,盡管全球經濟貿易受到保護主義和世紀疫情的巨大沖擊,但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對外貿易逆勢大幅增長,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超過10%,出口年均增長11.6%。說明只要主動謀變應變,采取正確策略,發揮好自身優勢,就能夠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主動塑造國際循環,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和全球共同繁榮。
我們要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不斷擴大朋友圈,同一切和平進步力量一道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制定和維護各類國際經貿規則,反對搞針對特定國家的陣營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推動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更好發揮作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鞏固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推動共同繁榮和發展。促進海外市場和供應鏈體系多元化、穩健化,
DG試玩
提高國際循環的韌性和穩定性。加強標準、法律、物流等領域國際循環支撐體系建設,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我們要在對外經貿合作中堅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積極運用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和爭端解決機制,以法律和經濟手段維護包括在華外資企業在內的中國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要著眼總體安全、動態安全,全面提高開放條件下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健全安全審查、反壟斷調查等國際通行的制度性安排,科學設定適應安全防護能力的開放水平,穩妥有序推進各項開放措施,提升國際循環穩定性安全性,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高質量國際循環,防止低水平數量擴張的低層次國際循環
我國此前一些年經歷過對外貿易持續快速擴張的時期,對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發揮過巨大作用,但也存在擴張方式粗放、低價惡性競爭、過度消耗資源環境、貿易順差過大等問題。新時代新征程上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有效提升我國參與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水平。
我們要高標準建設貿易強國,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加強出口產品品牌、質量、渠道等建設,更大力度開拓國際市場,穩定對外貿易規模,優化貿易結構。
我們要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更大力度吸引和用好外資。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促進公平競爭,依法保護外商投資和經營權益。有針對性地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積極回應外資企業關切,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采取有效措施穩定和留住有外遷壓力的企業。積極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更加注重吸引中小外資企業來華投資。
我們要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實施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發揮國際循環對國內區域經濟均衡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一批服務高水平國際循環的區域發展樞紐。發揮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各類開發區和保稅區等開放平臺的先行先試作用,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積極探索試點對標高標準經貿協議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不斷提升國際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人民日報 2023年02月20日 第 03 版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陳志杰
文章源自於新浪網,